顯示具有 GaRBAg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GaRBAg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03.2007

N+1

我知道
不該在大家的祝福下提這事

可是
真的很無奈

影片中
你"欲給還抓"的感覺真的讓看影片的人都覺得
你是不是不想給...

既然這是要包的
這是要給的
這是習俗上必須做出的
而且
這分明就不會落入別人的口袋
即便失去也是到了子女的口袋中

你為什麼還是如此不放心與不捨呢

願你能逐漸不受金錢束縛與鉗制
願你對人與生命多些信任與愛心

願你們對人生能多些期待與盼望
不是帶著不安與壓力的期盼
這不一樣
絕對不一樣

12.12.2006

N=?

究竟

還需要多少抵抗力?
才能阻止你們的思維一再滲入我的世界?

還需要幾篇難過時寫下的心情?
才能釋放心中的抑鬱

還要一再爭吵那些難以預料的話題?
才能讓我與你們之間不再有歧見
甚至是..
放棄我
或是
讓我放棄...

還需要多少抗壓力?
才能冷靜接受你們丟出來的每一個難題

還需要多少智慧?
去分辨你們教導的處理方式是否合乎常理

還需要多少努力?
去扮演好你們設定的乖孩子角色

我不知道還需不需要多一點包容了
除非包容的定義重新詮釋...

2.21.2001

introspection

原文寫於2010.2.19

爸、媽

熟悉我的朋友的都知道我有個私密的blog。

在blog營業的第一天,我就在網誌的上頭定了這樣幾個字 「Brothers, it is clear to me that I have not come to that knowledge; but one thing I do, letting go those things which are past, and stretching out to the things which are before.」這段文字是出自聖經,意思是要人們「忘記背後,努力向前」。

忘記過去有個很重要的前提,必須是深切的反省及檢討,發現問題,自我省思,而不是一旦遭遇對生活的恐懼與尊嚴莫名的威脅感時,即回過頭檢討他人、指責他人。

如此,方能忘記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去,彼此重修關係。

過去幾年,我一直希望你們能在看到我變得快樂、變得勇敢的過程中,想想過去我們的互動,想想過去你們的教育方式。以結果論來說,你們可能真的難以發現過去以來教育上的問題,甚至在很多親戚羨慕或讚美的言詞下,更是令你們又是滿足又是引以為傲。然而,這無疑卻對我造成另一次的傷害。

不能否認,你們在教育上,確實有付出,就如同我們常聽到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我記得爸在國小時中午必定準時接送我們至員工餐廳吃飯、嚴格教我寫作文(未達標準即撕毀重寫);媽身為職業婦女依舊從小到大幾乎全年無休早起準備早餐做家事…

但是在其他關鍵時刻的態度跟決定呢?

有時候,我總會想起那塵封多年的景像

場景回到1989年。

那年我剛進入光榮國小一年級,由於光榮國小沒有資優班,於是我去報考了隔壁學區的光華國小資優班。由於考試前的緊張或是其他因素,使得當時的我沒有仔細聽清楚監考老師講授答題規則,以至於當試場鐘響起的那刻,隔壁的小朋友們都埋頭苦幹的寫著試卷的同時,我正一頭霧水的看著天花板,但心頭既是慌張又是害羞,害羞的是想問老師該怎麼寫卻又怕被人家笑說那有人考試在問問題的?慌張的是回家該怎麼面對父母呢?

把時間拉回到初一晚我們在餐桌上提到的選文理組的事。

其實,最大的衝突不是在大學時,是在高中。
更不是叛逆,是真實面對自我,是試圖去勇敢的選擇。

正如敏真說的,事情都過了。我們一家人,本來應該搭乘光陰的車子向前,看著一幕幕向後的景像,說好不回頭的。問題是,你們似乎無法認清事實真相,而無法深切檢討的具體影響就是,讓這些令人心生恐懼的景像捆綁由車窗外給追上,甚至任由牠們跑到車上張牙舞爪地叫囂,使我們在未來的路上停滯不前。

雖然在親人眼中,從小到大,我一直是親人眼中那位憨直木訥的乖小孩,但身邊的同學或朋友,只要跟我稍有相識的人皆可知道,我擅耍嘴皮:P,並且熱衷政治與國際關係,同時關心社會議題;國中時,我就因午睡時間愛講話而是訓導處前草坪上和下段班朋友倂肩罰站的常客(這件事問當時的若雪姑姑就知道>///<)。高中時,耍嘴皮不長眼被老師抓去參加高中部即席演講比賽竟無心插柳得了名次,同樣得名的都是系出名門訓練有素的好學生-直升班的乖寶寶。

國中時,我的歷史、地理和公民都念得很輕鬆,當時的歷史老師是個女孩子,叫林懿X,剛畢業沒多久,大大的鵝蛋臉,外省女孩兒,她很喜歡我,可是我當初明明就不可愛,又胖又矮,只是我總是考得很好答得很快記得很牢,長得還算斯文。另外,當時的地理老師,叫X國倫,年輕時混X聯幫的,他取了個綽號給我,叫我「大蕃薯」,跟了我一輩子,他也很喜歡我,也是因為我聰明,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我不是聰明,我是從小培養出的興趣,我是愛,我真的喜歡那些東西,我越喜歡就越愛念,越愛念就考越好,然後形成一個正循環。

我對史地跟人文學科的天份,就跟某些人一樣。可能有些人是在打電動玩具的過程中累積印象,有些人是則是在看歷史小說、歷史漫畫,或是從小看百科全書中吸取了各方知識,因而產生濃厚興趣。我呢,我小時候,剛好少有機會接觸電玩、漫畫,我沒事就在中興新村二樓,亂翻爸的書櫃,拿起「台灣人四百年」、「自由時代」、「民進週刊」…或是省府時代免費的政府出版品「台灣月刊」、「警訊雜誌」。再不然最無聊的時候,拿起佛教刊物來看,有時候甚至拿火車站會放的那種免費刊物,裡頭有劇情就好,往往看得嚇得要死…寒暑假時,雖然不像他人有什麼夏令營,可是在圖書館裡,我可以看到小百科,歷史漫畫,亞森羅蘋,看外省老人偷吃年輕女生豆腐還理直氣壯…

講這麼多,只有一個重點。很明顯的,當初高中時,選擇文組,我會是很快樂的,而且,如果有你們的鼓勵,我必定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無論如何,高二那年,我終究選擇了理工這條路。

最終,大學聯考的成績,不令人意外,也合理。

但回想起來,最令人難過的是,大一時還得同時準備重考、高普考及轉學考。這或許是對未來的恐懼及生活的壓力已逼得你們無法給孩子更多的盼望與包容。

大二升大三,同學開始補研究所,我說我想補,你們起初說不行,希望我考高普考,原因不外乎畢業即有工作。現在看來似乎可笑,後來的莒茵,不想念都被你們逼著念,而我當初想考,卻是求著你們給我考。此時的我,不是抱怨,沒有怒氣,只是希望憾事不要重演,而避免這樣的事情再發生,我們就要真實面對自我及過往,而不是認為誰在指責誰。

我慶幸我花了好多年,接受了理工,喜歡了土木,喜歡了土木,喜歡了探索,對世界有了好奇心,想重新認識世界,想發現美食,想觀察每個人的表情、動作,想看從小到大來不及看到的好電影,想喝以往沒喝過的茶、咖啡跟酒,想接觸各領域的人,重新愛這個世界。

同樣地,我好希望,你們也能。你們也能在面對恐懼、面對問題時,可能問題是來自於自己的態度、看事情的角度;又或許只是價值觀的差異,甚至,僅僅是人與人之間性格上的差別,而不是自己認為的那般威脅、侵犯。因此,如果我們都可以多一些深切的反省、包容,忘記不快,或許,傷口不是那麼痛、問題不是那般大。

爸媽,誠實面對過去,釋放捆綁,坐上列車向前行吧